用户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您的位置:西和县第一中学>>>书香校园>>>【校友风采】>>>文章阅读
 
本 类 热 点
  【19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
  【1978届校友】供职于英国...
  【人物】大辩无言宁世忠
  【轶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
  【人物】知名校友——作家黄英...
  【人物】著名校友——学者赵逵...
  【1996届校友】兰州大学生...
  【1985届校友】中国医科大...
  1996.10.2 知名校友...
  《鄢雨明书法选》序
【19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高地博士

双击滚屏 【 字体: 】 文章来源:西和一中网站原创 时间:2011-3-2 点击次数:625


【编者按】从哪儿来回哪里去,谢高地是属于土地的。不管身份是农民、学生、干部还是科学家,他从来不曾离开过"高地"!

 
 
谢高地
 
  1962年9月16日生于甘肃省西和县姜席镇谢庄,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西和一中。1987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态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5年在德国基森大学学习,获得“农业与环境安全”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导。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科学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组成员,中国——欧盟环境合作计划项目高级专家。
 
  他是中国研究“生态服务”的第一人。2003年,参与国务院文件《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编写。

 
主要研究领域:资源生态学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风险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国家及区域资源环境安全。

科研业绩:

  在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个人地关系平衡的基本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计算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压力和驱动力;开发研制了县域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评估了中国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状况;提出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当量因子法。目前承担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研究、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资产评估研究、区域发展的生态风险研究、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
 

 

【代表性著作】


1.谢高地,章予舒,齐文虎,200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模型与决策支持,科学出版社,北京,p1-300
2.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等,2001,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资源科学,23(6)
3.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等,2001,中国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学报,16(1)
4.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等,2001,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资源科学,23(6)
5.Xie Gaodi, Chen Shenbin and Qi Wenhu, 2003. A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tegrated Study of Rice Precision Far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3(1): 9-14.
6.谢高地,鲁春霞,肖玉,郑度, 2003,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山地学报,21(1): 50-55.
7.Xie Gaodi, Yu Guirui, Leng Yunfa, 2002.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Pattern for Vegetation Resume and Reconstruct in West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6): 666-672.
8.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郑度,李双成,2002,青藏高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8(2): 189-196.

博士生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自然资源学
招生方向:资源生态学与生态服务
联系方式:010-64889441,[email protected]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码:717
·
出版日期:200902
·ISBN
978-7-04-025551-5
·
版本:第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正文语种:中文
·
丛书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
·
外文书名:General natural resources

内容简介

  《自然资源总论》在对自然资源进行总体概括和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由于自然资源知识体系过于庞杂,《自然资源总论》并不试图详尽讨论自然资源所覆盖的所有主题,而是将重点放在目前能帮助人们对自然资源建立正确态度的领域,如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并力图介绍从事自然资源研究的学者在研究什么,发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见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资源有着根本不可脱离的依赖关系,自然资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都仍然是决定世界上所有地方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自然资源总论》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可用作资源与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适合资源、环境和经济学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2002年至2010年,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报刊杂志发表的谢高地独立撰写或参与撰写的主要论文有:

 

1、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的年内动态

2、泾河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的关系

3、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4、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季节动态变化

5、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6、表达生态承载力的生态足迹模型演变

7、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

8、泾河流域景观稳定性与类型转换机制

9、稻田生态系统氮素吸收功能及其经济价值

10、稻田气体调节功能形成机制及其累积过程

11、施肥对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的影响

12、稻田生态系统氮素转化经济价值研究

13、泾河流域分县景观格局特征及相关性

14、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5、农田基础环境信息空间变异性分析

16、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17、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

18、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

19、我国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生态学命题

20、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媒体动态】

 

2010091712:16  新浪公益 频道

 

  孙鸿烈:下面下一个报告,下面请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所资源科学中心谢高地主任,做报告。

  谢高地:尊敬的各位先生、女士、领导,大家上午好。我这个题目是有点大,今天在这做报告有点班门弄斧,然后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我的题目是关于中国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咱们生态资源的短缺的问题,功能的强化与弱化的问题,另外就是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在这主要体现一个经济生态化过程这样一个概念。首先谈一下生态资源的短缺,这个图我们大家都见过,基本上是一个常识。咱们有30%的陆地,有149亿公顷,每一个人大概有2公顷的陆地面积。这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前提。到了我们中国的话,我们大概是每人0.8公顷,大概也就是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咱们这个土地的话,主要还分布在三个大的自然区,一个是东部的一个季风区,还有一个西北的干旱区,另外就是一个青藏高原。这三大区域,对咱们的生态资源影响是非常大。然后生态资源主要就是森林、草地、耕地。上面那三大区域,决定了咱们生态资源的分布格局。现在分布的格局也是自然的过程,和咱们人类活动过程共同形成的。

  从大的格局来讲的,东北这个地方,比较成片的大的森林,大的生态系统,然后在南部的东南和西南这个沿海,这个地方也有大片的成片的森林的分布。另外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主要是一个草地的分布。这个红色是咱们的腹地,这是咱们主要的农业的农田的集中分布的地区。一第一个阶段是自然植被占优势的一个阶段,到最后这样一个阶段是一个集约利用的这样一个阶段,咱们国家现在到底处于哪一个阶段?像上海还有沿海这块发达的地区,是处在一个集约化的阶段。第一个是自然没有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他占的分量是比较低,另外的话,集约的农业这一片是占的比例比较大,另外的话是城市区域是比较大,然后还有一片是比较新的,就是咱们感觉到生态资源比较稀缺了,所以主动的去建一下自然保护区,另外的话,在最后这一阶段的话,实际上他整体的生态资源的格局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对于咱们国家的话,比较大的农村地区或者说边远地区还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或者小农经济的这样一个阶段。从这个阶段向这个阶段正在变化,而且从全国的角度来讲的话,还是处于一个集约化利用生态资源的这样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特点就是城市化的扩张特别快,然后农业集约化的速度和强度是非常快,另外的话是自然的植被和弱干扰的过程的话,是有所缓慢的下降的。

  然后整体上来讲的话,现在咱们对生态资源来讲,稀缺性非常的突出,咱们整体来讲,人均森林是0.1公顷,就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咱们人均草地是0.3公顷,咱们耕地也是0.1公顷,也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

  咱们每个人拥有的生态资源是比较少,但是这个生态资源比较重要,任何一个都具有多功能性,这个表是欧洲研究土地的人提出来的。比方说不管农业也好、森林也好、还是自然保护区也好,他们的每一个,他们都具有生产功能,还有具有环境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他们的生态的功能。不同的生态资源的类型,他的功能的强度是非常不一样。但是其他的像水的净化还有气侯的调节,其他的功能都是比较强的,但是我们把它改造成一个集约性管理的模式,其他的生产功能就下降了。现在追求的目标就是怎么样把集约化的利用生态系统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把它比较和谐的组合到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功能上,比较全面这样的一个目标。

  咱们评价一下咱们中国的话,事实上若干年,生态资源的话,85年和05年做了一个对比,原来比较生产功能比较低,现在提的比较高了,但是其他的功能,包括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是有所下降的。

  在中国的话,70年代开始的话,基本上我们整个的对生态系统的利用或者服务,利用的程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的能力,而且生态赤字是越来越大,这个红色区域的话,是一个生态的赤字区域,绿色的是我们生态盈余的状态。(PPT)

  不同的年代咱们生态赤字的区域是逐渐的扩大了,像80年代的话,主要还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到后来逐步向中部扩展,后果的话,就是引起了一些资源的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另外的话,就是因为咱们生态资源比较短缺,生态有可能是出现赤字,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咱们就进口生物的承载力。从04年情况来看,我们大概进口了770万公顷的生物承载力,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地方,但是同时的话,我们看进口的物材。把出口和进口进行平衡以后,发现我们还是仅仅进口了250万公顷的生态承载力,但是实际上,这是五年前的一个变化结果,现在变化非常快,08年的话,我们大概是进口了430万公顷生物承载力,这是一个结果。

  下面的话,谈一下咱们怎么样可持续的利用咱们的生态资源,怎么样管理生态资源。关于咱们生态资源利用的过程的话,我把它按照这样一个阶段,稍微说一下,第一个解放以前,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然后,每一家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耕地,对自己的草地,对自己的那片森林,是非常好的保护,解放以后,大概是50年到70年代,就改革开放前,这一段的话,咱们的主要目标是工业化,还有一个是生存,为了生存、为了工业化,当时森林的面积草地的面积是有所减少。但是耕地是扩大了。再后来的话,像从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0年,这样一个阶段,主要的特点,我们满足世界工业生产或者是生存大规模的消耗生态资源,而且咱们还有生态资源的这一方面的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越来越重要,所以也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从国家的意思来讲,进入了强力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这样一个阶段。

  因为过去多少年发展的结果,第一个比较理想是8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他们之间有一个平衡,经济发展非常快,社会发展稍微慢一点,环境发展尤其是慢。所以整个状态,基本上是有点不太和谐的这样一个状况。那么,出现这些状况以后,在新的这样一个政策目标的话,科学发展现在就开始变了,变的话,一个是设置比较高的门槛,不光是保护,另外我们还强调生态资产的再造。另外我们还所有的发展,原来主要是服务于经济的增长与生存环境的改善。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管理的话,现在主要是想实行的是一个主体功能空间的管制,就是发挥全国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另外的话,从发展的思想来讲的话,这个是也是一组观点,我们把人口的生活还有工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蓝色和红色的区域,(PPT),当然这一种比较适合咱们国家的情况的一种发展的模式,但是呢,咱们比较一下欧洲模式的话,大概隔上50公里,就有一个30万的城市,欧洲发展的思想理念,他们还是比较反对超大城市过度密集的这样一个区域。另外一块的话,对有重要的,具有全国意义的生态重要性的地方,是要把它进行限制开发或者是严格的开发。大小兴安岭这一带,还有长白山的森林带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他是对咱们国家整体来讲,他是具有生态屏障和生态重大的功能,所以的话要对这些地方限制开发和加以保护。咱们环保部,他做生态功能重要区划和重要保护的原因。从宏观上就能够维持这样一个生态的功能,当然上面的话,这是比较好的,宏观的,从国家的层面可以去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呢,具体的推进的时候,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在区域程度上,主要是推进这个经济生态化的过程。经济生态化,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咱们这个区域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比较欠发达的,但是生态资源比较富集的区域,第二种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区域,第三种是高度发达和生态服务欠缺的区域。但是咱们总体追求的一个目标是自然与和谐的社会。比如像北京、上海其实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对于这个比较欠发达的生态资源其实应该让他们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然后实现生态经济化的过程,然后最终还是朝这个目标来往前走。

  生态经济化,就是开发利用区域生态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社会经济的增长。怎么样促进这样一个过程,促进经济生态化的三条可能途径,主要是一个生态资源资产化的管理,建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还有和谐配制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

  目标的话,就是提升区域价值,包括社会经济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这一块的话,就是生态资源资产化的管理这一块就包括一个资产化、价值化的一个管理问题,这个就不详细说了,因为这里面也有一些实例。第二块就是建立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实现机制包括生态服务者的消费,还有消费者的付费。

  另外的话,还有第三方生态普查,像北京,国家已经建立了,我们在重庆市还做了一个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可接受补偿资金的有1606万元,远低于补偿支付意愿。另外一块,就是关于生态利用的话,主要是要和谐的配制一个区域上的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这里面主要是,目标就是人居社会和生态系统比较合理的布局在一起,目标是既充分的利用生态环境,又要不断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最后还要发展生态资源再造和发展生态产业。举一个例子,这是一片区域,原来剩了一片生态资源,这一片还没有怎么开发,这一片是工业区,我们怎么样利用它,就可以做这样一个规划,这是一片农业区,然后这一片没有开发的,还是把社会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有机的结合,然后整体上,把它做一个比较优化的配制。当然这方面,上面是一个区域的例子,下面是一个小区的例子,就非常多了。我的报告就到,谢谢大家!

  孙鸿烈:有问题吗?

  提问:我想问一下,就是刚刚您说,只是大体上中国环境演变的过程,我想知道中科院对关于这个专题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或者具体方面的研究?

  谢高地:具体的措施还不太清楚,我们孙院长应该清楚,也做一下研究的话,比较偏他的机理的研究,我觉得还是比较细节的,另外的话,有一个项目,主要重点研究叫碳酸项目,节能减排这一块。

  提问:谢谢。

  孙鸿烈:还有谁有问题?

  提问:您好,我是北京农业大学环保社的社员,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城市生态不长一方面,您刚才说征用市民一些资金,有一些市民是住在公园附近的,要不要多收一点,如果那个居民靠近一些工厂的话,要不要相反的给居民一些资金,还有就是有没有在北京进行试点,想把这个想法落实下去这样的一个过程呢?

  谢高地:关于生态普查的,他分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国家层面的,像重大的生态区域,进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另外一块在区域支付上,像刚才你说的,他还要进行一个谈判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机构或者说政府组织他们去谈。但是我觉得,将来的话有可能,通过相关的谈判,群众与群众之间的这样一些谈判,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有的。

 

   (孙鸿烈 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1932出生,原籍河南濮阳。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6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副主席。现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际科学数据委员会(CODATA)执行委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等职。

 

(资料摘编:王学义  更新日期:2011.3.2)

 

          

  作者:王学义  
审核:xhyz.edu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西和县汉源镇文园新村    邮编:742100    电话:0939-6627904
网站维护:西和一中教育技术中心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