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 一则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她曾经是一名高三补习生,在学校期间,多次找过马校长反映“问题'”。校长觉得这位同学心理异常,非常重视。让学校有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在马校长的指导和班主任老师的密切配合下,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这位同学今年二十岁,中等身材,皮肤白皙。穿得干净整洁,聪明活泼,文明礼貌,个性好强。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有个哥哥曾经当过兵,复员后外出打工了。她上高中前与父母同住,父母对她较为宠爱,在各方面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同时对她的期望也高,让她将来一定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上高中后,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一个人住。在08年的一天,她放学回家发现锁着的们被打开了,问了房东,房东说不知道。从那以后,她心里老是想着这个问题:是谁打开了我的房间?为什么要打开?想干什么?她觉得很不安全,过了段时间换了住处,但还是觉得不安全,总觉得是周围熟悉的人打开了她的锁而且在走路时有人跟随着她,于是就经常猜想,可能是学校的某位老师或者某个同学吧,久而久之,正值青春期的她开始幻想着某个人在她放学的时候出现,而这个人也经常给他发短信,她也可以肯定,这个人就是打开她锁的人。于是她多次找马校长解决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常常困扰着她,在现实与幻想之间不断徘徊,想象和现实混在一起,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导致她不能安心学习,几次模拟考试都坚持不下来,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
二、 问题分析
我们通过和她谈话以及班主任平时的观察,发现造成她困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她告诉过我们:她是一个早产儿。小时候走在路上,周围的邻居都这样说她:差点活不了了,现在长这么大了。这样一次次强化,使她幼小的心灵产生阴影。家里生活条件也比较差,又是第二次复读,高考的压力非常大。当她感到环境的压力超出自身的阈限时,就焦虑、惊恐、愤怒、委屈、于是就寻求帮助。
2. 心理因素; (1) 存在不良认知。认为自己是早产儿是父母的错误,在农村,女孩是不讨人喜欢的。自己的房间其实没有被打开,但她却认为被打开过了。(2) 情绪波动大,自己难以控制。(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有时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转一圈,没有任何目的,看见小孩很高兴。(4)性格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爱冲动,情感丰富,而且敏感多疑;缺少坚定理智,意志不稳定,幻想丰富,自我中心倾向突出等。
3.生理因素:青春期综合症
三、辅导策略和过程
1.在关心、尊重的基础上,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我们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当事人中心”的方法,主要用关心、倾听、同感来和她交流。
第一次辅导,我们告诉她,谈话是保密的,让她打开心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顾虑,她表示乐意。于是就兴致勃勃地说起了她自己的事情,眼睛里闪耀着兴奋的光彩。从对生活事件的逐步深入描述来看,表明了她把我们当成可信任的人,这对以后的辅导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在理解、同情的基础上,引导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取得她充分信任之后,我们和她一起讨论了青春期女孩的生理问题,她在班上的人际交往情况,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以及近阶段的身体状况等。我们一方面让她尽情倾诉;另一方面,对她目前的处境表示深深理解和同情,并将她出现的困扰进行了心理分析:问题主要是自我期待过高,社会赞许动机强烈,情绪受生理周期的影响强烈,自我暗示也很强烈,对考试过度焦虑等造成的。并将结果反馈给她本人。为了让其尽快地摆脱强迫观念(即反复想着放学后有人开了自己的房门),我们向她介绍了一些放松方法和思维阻断法,鼓励她反复练习,效果较为明显。
在此基础上鼓励她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的问题,你暗恋过某个人吗?你觉得有人“爱'”你吗?你对未来是充满希望还是失去信心?并适当提出了一些建议: 坦然面对目前状态,接纳自己,不过分自责,也不要责怪别人;寻找适合自己的积极宣泄方法,例如深呼吸,体育运动,和同学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等;极度痛苦的时候也要尽力克制,学会转移注意力,摆脱不良情绪。
3.在了解、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调整,帮助重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我们通过启发她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观念的领悟,帮助她重新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困扰。比如:打开你锁的那个人你见过吗?你的东西有没有缺少?谁经常给你发短信,你确定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让她明确,自己是受了暗示(门、锁)产生的主观臆想而已,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你臆想的那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你的住处,让她逐步改变其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思维模式,理性的思考这一问题。提高应对生活事件的技能技巧,而不要感情用事,主观臆想,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不断完善自我,重塑美好人格!
四、效果与思考
由于马校长的关怀和重视,班主任的细心观察和培养;我们与当事人建立了信任的心理关系,对她给予了鼓励和信心。在辅导的时间内我们对当事人跟踪进行心理维护,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同学在今年高考的最后阶段里,情绪稳定,精力充沛,身心健康,以比较好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语文成绩是全班第一)。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高自尊、高自立的需求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动荡不安,当自尊与自立和现实世界发生冲突时,他们不得不调整认知和行为去适应“文化主流”,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当他们感到环境的压力已经威胁到自身的心理健康时就容易陷入内心的焦虑和矛盾之中,产生人格障碍和心理疾患。所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修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我们也呼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善于观察孩子,及时发现问题,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紧密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心”好,一切都好。学生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