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学习马校长关于《2012年西和一中文综教学指导意见》,针对我们的教学实际(高一、高二已上完全部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能力培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继续夯实基础。
在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着力从四个方面(即四个问题)着手,作为备考提效增分的突破口。
1、查内容。
对重要的课本内容、知识点,要安排、督促学生背记,达到完整、准确地掌握,克服很多学生对知识点残缺不全、似是而非的缺陷,以提高学生答题的精准度和得分率。
措施:由老师圈定内容,学生背记,老师再检查落实并巩固。
2、抓方法。
强化做题方法指导,引导、训练做题的规范性,解决学生答题满篇却得分甚少的问题,确保不但下笔有分,而且有高分甚至满分。
措施:把近几年(四年)的高考题整理成块,归纳成类,从中找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答题思路和角度(主要以高考参考答案为参照),再据其指导学生分类地反复训练,直至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尤其要使学生树立“按分答点”的意识。
3、攻盲点。
面对面地解决学校确定的上线生、近线生的应考盲点。
措施:要求学生将各自存在或最头痛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明确罗列出来,老师据此安排时间,单个或几个地面对面解决、指导,尽可能地清除应考死角。
4、讲优化。
措施:
①查内容、抓方法、攻盲点,要牢牢锁定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不溢不蔓。
②据当年的高考命题趋向,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侧重点。
③对手头的复习资料,不要拿到什么就用什么,应对每份试题以及每道题进行精选、精用、精讲,力争实现做题有收获,讲解受启发,师生双方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效益最大化。
如果说一轮复习解决的是教材过关的“量”的问题,冲刺阶段则是着眼于“质”的突破。应该相信,如果我们在三四五月份抓紧抓实,考生的平均成绩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优生的成绩有更上档次的余地。
二、第二、三轮复习,以强化训练、形成能力为主。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力求学生牢固把握每一框、每一节、每一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而第二轮复习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提高,分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构成知识网络。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打破节与节、课与课之间的界线。经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把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个步骤是专题复习,时间安排是4月16日~5月1日。具体做法是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分别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四个角度分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和专题复习,使学生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边学习,边积累,边巩固。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以便从容应对高考。
三、抓好主观现性试题,提高做题质量。
在每年政治高考复习的做题训练阶段,文科学生大面积地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既热衷于做第Ⅰ卷的选择题,而不积极主动地做第Ⅱ卷的主观性试题。这种做题品质弱化了一些文科生做大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历年高考复习中,特别重视第Ⅱ卷主观性试题的训练。
1、对做第Ⅱ卷的主观性试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和认识。
(1)高考文综试卷尽管溶政史地三科为一卷,但三科在题型上仍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从分值的分布上看,第II卷分值略多于第I卷。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为图省力只做第I卷的选择题,而嫌麻烦对第II卷的主观性试题不看不做,缺乏训练,必然导致高考分数失去“大半壁江山”。
(2)对大部分文科考生而言,拉开分数档次的不在第I卷而在第II卷。如果忽视了第II卷试题,会使政治高考分既没“量”(人均分低)也没“质”(高分少)。
(3)务必要明确,做好第II卷试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否认临场发挥的答题灵感,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平时的训练。有的人认为做大题靠的是灵感和临场发挥,平时没必要花功夫,这是极端错误的。做大题的能力、灵感和激情要通过平时的多阅读材料、多动脑分析、多动手做题来培养,舍此别无妙法。但也不要由此走入误区。在考前不多的时间里,注意不要陷入题海,可找三五套质量好的练习卷,进行研究式的做题练习,从中获得科学答题的体验。
2、做好第II卷主观性试题的成功作法。
(1)熟悉课本知识,是做好大题的基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命题,在大题上,命题者把功夫放在设问和答题的立意上(即角度)。但不管怎么设问怎么延伸,基本的答案内容都来源于课本。学生答题时首先要找到设问点与课本某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先实现联结,再按答题要求进行由课本到试卷的迁移。要顺利地进行联结和迁移,直接取决于对调配内容的熟知程度。
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大题的设计类型及答题思路,有以下几种。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其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或说明的是“什么问题”中的“现象”“问题”往往在课本中,大多是课本中的某一结论性知识点。
②“如何看待……”“怎样认识……”“请评述……”“说明……意义”等。此类题涉及的评判标准、价值取向等答案内容,一般都是课本中定论性的知识点。
③“你认为如何解决……”“请提出……建议”等方法、措施。凡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一般都有政策性的措施和办法。这些措施和办法,要么在教材中有反上映,要么属于时事政策,学生只要在知道的基础上完成迁移即可。
④学科内的综合题。遇到综合题,首先要判断清楚“经济”“哲学”“政治”“文化”四者之间谁与谁的综合,再进行问题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结,再迁移。涉及面再多的综合题,答案内容仍存在于课本之中,难点在于需联结的知识点存在于多处。
(2)做大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特别要注意相近又相区别的一些关键词,力争把题做到位。如“途径”与“办法”“方法”“措施”就有区别,而政治题的“原因”“理由”“必要性”则无本质区别。
(3)做政治的主观性试题,从阅卷实际看,答题时首先要把“点”即有几个采分点罗列齐全,这是提高得分率最重要的。实际上,在阅卷中往往只瞄“点”而不求“点”自身的完善性。这一特点也已呈现在高考的统一参考答案中。有的学生做题时只攻“一点”不及其余,对“一点”阐述的很到位但分数不高,其原因就是丢掉了其余的几个采分点,回答的再好充其量只能得“一点”的分数。这一问题在文科考生身上普遍存在。
(4)做图表题时要注意图表的“注释”和答题意向。“注释”中的信息,往往是答案中的一部分或者是采分点。答题意向也即做题思路,图表题的思路不外乎是进行“纵向”“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或者再依据“结论”进行“评价”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而“结论”“评价”标准及“对策”等内容就在课本之中。
(5)做大题时要有“分值”意识。分析近几年政治高考题的分值,有其规律性,即“分”与“点”之间有联系。一般是每个答案点的分值分配是2~5分,但每点3分、4分的居多。如果是8分的题,一般答“点”在三点,是9分以上的题,答“点”至少是三点,12分的答题“点”则要求在三点以上。按“分”答“点”能提高得分率并节省时间。
在一考定终生的高考面前,教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的怎么样,最终要落在学生的高考做题上。所以,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高考所需要的知识,还应重视树立学生的做题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品质和意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做题方法,才有可能达到帮助学子步入大学之门的目的。
20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