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您的位置:西和县第一中学>>>书香校园>>>【陇南文史】>>>文章阅读
 
本 类 热 点
  【陇南讲坛·第五讲】清明节习...
  苏轼与仇池
  仇池国的遗民——白马人
  浅论杜甫在陇南的诗歌创作 [...
  西和县文化建设发展综述 [五...
  杜甫在陇南的诗歌创作 [魏泽...
  西和乞巧民俗风情将于七夕节再...
  西和县秦剧《魏孝文帝》将参加...
  【博览】甘肃陇南地理环境
  第四届中国陇南乞巧文化旅游节...
陇蜀道的文化内涵

双击滚屏 【 字体: 】 文章来源:陇南日报2013-06-23 时间:2015-9-24 点击次数:205

1371949101890.jpg

阴平古城墙

1371949117218.jpg

  三国古战场——— 祁山 蒲立 摄

1371949137703.jpg

  西汉水边,昔日的古渡口,还有渡船摆渡。

1371949154000.jpg

  古阴平桥  刘二银  摄

  ◎ 毛树林

  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报》报道了陕西、四川开展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相关情况,西北师大赵逵夫教授看到后建议陇南市委、市政府,陇南在蜀道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境内阴平古道、青泥岭等相关历史遗迹丰富,应积极参与,避免被边缘化。陇南市委、市政府对蜀道申遗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文联牵头的陇南参与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拟订了《陇南参与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并迅速开展了蜀道申遗的前期各项工作。蜀道申遗工作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等省上领导的重视,指示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高度,立足推动甘肃文化大省及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抓好蜀道申遗工作。

  蜀道作为我国古代建造时间最早、存在年代最久、跨越朝代多、沿用时间最长、线路最艰险复杂的古交通要道,曾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蜀道”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蜀道包括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而狭义的“蜀道”通常是指陕西、甘肃连接四川的通道。为了区别陕西与四川的秦蜀道,我们把甘肃通往四川、陕西的古道命名为陇蜀道,以体现它的独特地位和价值。陇南九县区有丰富的蜀道“交通遗存”,尤其是祁山道、陈仓道、阴平道,在秦陇与巴蜀之间,起着关键连接作用,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行政建制或者交通要道而言,在历史上均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祁山道

  祁山道起于天水,经天水郡、平南、小天水、礼县盐官、祁山、西和长道、石堡、汉源(西和县城)、石峡、成县纸坊、成县城到达徽县城,之后或南下经水阳姚坪翻越青泥岭到陕西略阳,诸葛亮六出祁山,两次就走的这条线路;或绕开青泥岭经徽县大河店、王家河、白水峡到陕西略阳。祁山道北连丝绸之路,南通陈仓道,直达金牛道。祁山道与广义的阴平道之间也有道路相通。如从盐官向西经礼县城后或北上武山马坞与武山县城相连,或西行经礼县石桥、西和大桥、康县太石、平洛到望关;在成县也可以经西狭古栈道、翻越太石山、过康县平洛到望关;在望关既可以经安化到武都与阴平道相接,也可以经长坝、巩集、白马关、大南峪、窑坪出陇南,再经陕西木瓜园到略阳,继续往东到汉中;还可以经长坝、黑马关、咀台(康县城)、岸门口、铜钱、阳坝、托河出陇南,经陕西燕子砭南下四川。

 

  陈仓道

  陈仓道途径陇南徽县和两当县境内,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蜀道文化遗产。陈仓道起于宝鸡西南大散关,经凤县、两当县、徽县后翻越青泥岭直达略阳、汉中,是修建最早的蜀道。陈仓道在两当县、徽县的里程约120公里,特别是徽县的青泥古道更是远近闻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彪炳中国文学史的诗作《蜀道难》,杜甫入蜀途径青泥岭时也发出“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功山》)的感叹。

 

  阴平道

  阴平道为名副其实的川甘捷径,早在汉晋时已经是阴平郡境内之陇蜀通道,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经阴平道伐蜀成功更使其天下皆知。当时阴平道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文县鹄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镇),与金牛道连接。后来阴平道从文县继续沿白龙江河谷北上经武都、宕昌、岷县、最后抵达临洮(狄道),从成都直接通向陇西地区。

 

  陇蜀道

  陇蜀道文化是迄今为止陇南历史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涵盖范围最广、历史影响最深远的重要文化线路。陇蜀道线路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构成陇蜀道路线的城镇、村庄、驿站、栈道、桥梁、码头、寺庙、关楼、古塔以及古代石刻、摩崖造像、书法、壁画、诗歌、游记、名人踪迹、神话传说等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还包括山脉、河流、陆地、植被、关隘、珍奇动植物、古老的行道树等和路线紧密联系的自然元素。蜀道文化线路由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静态遗产与动态遗产、可移动文化遗产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古代文化遗产与近现代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样性要素共同构成,可以说,蜀道就是古代甘、陕、川之间的生命之路、智慧之路、战争之路、邮传之路、贸易之路、石刻之路。通过“祁山道”文化线路把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的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仇池故国、西狭颂、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把乞巧、春倌等民俗文化,把盐关镇、红川镇、祁山、晚霞湖、西狭、梅园沟等西汉水流域的文化名镇、自然风光等连接起来。通过“陈仓道”文化线路可以把两当县、徽县的果老文化、“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两当号子等历史、民俗文化,把伏镇、青泥村、云屏、三滩等文化名镇名村、自然风光等连接起来。通过“阴平道”文化线路,可以把文县、武都、宕昌三县的阴平故国、武都故国、宕昌故国等历史文化,把白马人民俗、高山戏、氐羌风情等民俗文化,碧口镇、哈达铺镇、摩天岭、天池、万象洞、官鹅沟等白龙江流域文化名镇、自然风光等连接起来;陇蜀道文化线路(文化遗产)涵盖陇南九县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旅游名胜、风物特产的方方面面,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陇蜀道文化核心是三国文化,以线带点地涵盖陇南的特色地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可以说,陇南的文化名镇、重要遗址、风景名胜都分布在陇蜀道上。陇蜀道沿线的文化就是陇南特色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陇蜀道文化,就是发展陇南特色地域文化。

 

  陇南蜀道申遗

  陇南参与蜀道申遗的过程,就是对我市蜀道文化价值的挖掘整理弘扬过程,是对蜀道沿线即将消失濒临灭绝的文物、民俗、生态给予抢救性保护的过程,也是为我市打造一条新的具有世界品牌的旅游线的过程。这项工作自2012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内、省内,以及周边广元市、汉中市等地广大蜀道文化专家学者、研究者的大力支持,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就陇蜀道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撰写了大量陇蜀道文化方面的论文。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陇蜀道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列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南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布局中提出了“建设陇蜀道文化发展带”的战略构想。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陇蜀道文化的研究发掘工作,为陇南参与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基础性资料,市文联从收集的陇蜀道文化论文中精选出30余篇论文,正在编辑《陇南蜀道(论文集)》一书,以便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对陇蜀道文化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作者:毛树林  
审核:xhyz.edu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西和县汉源镇  邮编:742100  电话:0939-6627907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维护:西和一中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0939—6627904  邮箱:[email protected]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