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传唱到与世界对话
——陇南市乞巧文化保护传承纪实
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靳淑敏
■核心提示
8月20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当天晚上,在陇南西汉水畔上游的西和、礼县部分乡镇,姑娘们身着节日的礼服在河边送走了“巧娘娘”,意味着为期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落下帷幕。
这样的文化传统,在陇南西汉水畔上游已经延续了3000多年。为了让这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弦歌不辍,自2006年开始,陇南先后举办了七届乞巧女儿节,从2013年开始,在北京举办了三届乞巧文化保护传承论坛。
由此,古老的乞巧女儿节由曾经的乡村传唱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并不断注入全球女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勃勃生机。
昔日民间传唱,今日保护传承结硕果
43岁的礼县永兴镇龙槐村村民郭霞生长在乞巧世家,她的奶奶、妈妈、妹妹都是乞巧女。
10年前的郭霞,和其他人一样,只是本着心中的信仰和村里的习俗,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相约着“乞巧”。在西和县、礼县,乞巧风俗久盛不衰,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可以说这是我省文化传承上的一个典型。
陇南乞巧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程式之完整,国内绝无仅有,被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态传承。如此富有魅力的文化瑰宝不应被埋在深山不为人知。
基于此,陇南开始了乞巧文化的保护之旅,尤其把乞巧文化品牌打造作为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扩大陇南影响力、知名度,增强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平台来定位。
2006年5月,西和乞巧节被列入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西和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陇南市先后成功举办的七届乞巧女儿节,特别是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和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就乞巧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现实意义、保护发展与妇女事业发展、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极大地提升了乞巧女儿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乞巧文化真正走出了甘肃,走向了世界。
凭借“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名片,陇南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繁荣文化事业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文化艺术、支持文化艺术的可喜局面。
西和县也按照省、市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安排部署和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具体措施,编制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历史文化基地西和县文化项目规划》,紧紧围绕申报国家级乞巧节会,依托乡镇文化站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室,创建乞巧文化研究会和乞巧民俗文化传习所,培养乞巧民俗文化传承人,修建七夕(乞巧)文化广场、乞巧文化生态园,打造乞巧民俗文化旅游风情线,修建乞巧民俗文化活动中心、乞巧民俗风情实景外拍基地,建设乞巧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村和乞巧民俗文化博物馆,全方位打造乞巧文化。
一步一个转折,一步一个跨越。一系列保护措施和乞巧文化活动,不断唤醒陇南广大民众对乞巧文化活态传承的文化自觉,让“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名片越来越响亮,“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资本也越来越雄厚。
目前,陇南市已经启动了西和乞巧节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乞巧女儿节也被文化部非遗司纳入世界级非遗项目申报后备库。
从“做好茶饭”到“顶起半边天”,赋予古老乞巧新内涵
一年一度的乞巧节期间,碧波荡漾的晚霞湖畔、巍峨的仇池山下,乞巧姑娘们再次唱响了亘古不变的千年旋律,载歌载舞欢庆中国女儿特有的节日。
纵观七届乞巧文化活动,从开始以乞巧文化为主的陇南市文化艺术节,到甘肃省乞巧文化旅游节会,从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到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再到“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乞巧女儿节的层次越来越高,平台越来越广阔,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乞巧已经从最初祈求做好茶饭、针线,发展到让乞巧文化成为传承中国女性智慧、技艺、美德的大载体,成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大课堂,成为实现女性全面发展的大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认为,现在要说的乞巧的“巧”就是创新,为他人所不能为,创他人所不能创。
近年来,陇南市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会,创刊了《乞巧》杂志,以乞巧为题材,创编了大型民俗秦剧《七月七》,拍摄制作了《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纪录片、《乞巧缘》微电影。改编创作《中国女儿节西和乞巧连环画册——画说乞巧》、普及本《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连环画,并创办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网站,搭建网络宣传平台。今年,西和县还编排了民俗情景歌舞《乞巧情韵》,在第七届乞巧女儿节期间演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陇南市注重了“原汁原味”,扶持培养了一批乞巧文化传承人。而且通过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包装和营销力度,形成了“乞巧坊”10大系列200多个产品,不仅成为游客们必带的旅游佳品,更是网上备受欢迎的特色文化产品。
陇南市注重把发展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广大女性提供了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平台,女书法家、女艺人、女电商、女个体户等一大批女性实干家撑起了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在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上,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家妇女地位委员会主席卡瓦尔·蒙塔兹在致辞时说,作为女性节日,乞巧表达了中国传统女性对理想的追求,对价值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让乞巧文化成为女性涵养心灵、启迪智慧、规划未来的一种象征,成为女性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途径。